新网师2019年度生命叙事 | 周娟:2019,为爱行走
2019,为爱行走
——2019年度叙事
184061周娟
2018年8月,我带着最初的浪漫踏入新网师,感受着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幸福的追随。在半年的浸润中,让我体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与投入,原来“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热爱生命”却有如此般真切和执着。2019年,我饱含着深爱与真爱,行走在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网师,带着理性的思考开始慢慢穿越网师学习的“精确”阶段。在爱的行走中,相遇一些人、共读一本书、挑战一些事、共享一方地、收获一寸田中,虽有困难、挑战与遭遇,却总有一束光照亮前行的方向。
相遇一些人
世界如此之大,我却幸运地遇见一些人。
——宫崎骏《千与千寻》
工作至今,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会议也数不胜数了,但今年暑期的新教育年会却格外记忆犹新,因为在那里我第一次相遇了许多网师家人。
2019年7月13日这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在泰州新教育年会上,遇见了可亲可敬的郝晓东老师,虽然郝老师已是我三个学期网师课程的讲师,和他也有线上的交流和互动,但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相见,亲眼看到心中敬慕已久的师者,真的很兴奋。他主动并亲切地和我握手交流,说话温文尔雅,平实近人,没有一点师者的威严和架子,比想象中更加高大和伟岸,更加真实和平易。这一年来,在郝晓东老师的引领下,上半年开启了《教育学经典解读》的课程学习,走进了怀特海的教育节奏,了解了博尔诺夫的“遭遇与危机”的不同,学习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收获了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下半年又追随郝老师学习了《静悄悄的革命》课程,领略了佐藤学和戴维.伯姆两位不同国界、不同年代、不同研究领域的大师对“对话”的阐述和实践的深入……在多本经典的阅读中,在郝老师的引领下,我虽谈不上透彻领悟经典,但却帮我打开了教育的多种通道,扩充了认知的视域。很幸运自己能遇见博学多才的师者,带领我不断挖掘教育的本质,在啃读路上中掘井及泉。
在新教育年会上,还相遇了白发苍苍的郭良锁老师。初见郭老师,不敢相信精美的“网师周报”是出自这位老者之手,但直觉往往是错的,确实如此。他是新网师的教务主任,更是我们的幕后英雄,时常加班加点编辑着“网师周报”,营造着新网师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已近退休年龄的他,没有倚老卖老,而是身先士卒,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为新网师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教育年会上,还相聚了早已熟知却从未谋面的学友们。美丽大方的张海英老师,她是上半年的课程《教育学经典解读》的课程组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和组织管理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和海英老师的见面虽是第一次,但没有一点生疏感,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我们聊了很多,谈工作、谈生活、谈网师学习,彼此都有许多相同的感受。海英组长外表看似纤弱、内心却积极向上,虽遭遇着常人生活中都无法承受的许多挫折和磨难,但这位“女汉子”却坚强的挺过来,并全身心地卷入新网师生活中,在她身上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充盈着我、感染着我。马增信老师是一位热情的老大哥,处处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着我们一行同行人,在赴往扬州机场的路上,由于早起赶时间大家都没吃早餐,他趁中途汽车加油期间到服务区为我们买了白米粥、鸡蛋和包子等早点,虽只是生活中很平常的早餐,但那份温暖和感动永远记在我的心中。在车上,还相遇了坐在我身边的陈娥老师,她认真地看书学习,不停地用红笔在书上做着标注,不肯错失每一分钟,正是这一页页、一本本书的积累,已经架起她知识的厚度与精神的高度,早已超越她那瘦小的身躯。
新教育年会收获的不仅是家人的相聚,更多的是一种触动、一种力量和一份光明!
共读一本书
深度阅读在内容上强调读经典,在方法上强调啃读,在效果上重在理解透彻而不在阅读数量。深度阅读有助于对教育中的根本问题形成根本性理解。
——郝晓东
新教育年会之后,就匆忙地与十几名网师学友从扬州乘机到洛阳最后抵达汝阳,开启了7月16日到22日为期一周的新网师暑期深度共读。在扬州机场,新网师的老师们人手一本书默默啃读,与其他乘客看手机相比,一道独特的风景呈现在面前。
在河南汝阳的一周时间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吸引着新网师天南海北的三十多位老师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每天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在郝老师的引领下逐段逐篇朗读、对话、聆听、讨论。为了每日共读活动的开展,郝老师每晚都要精心备课,郭良锁老师、马增信老师及一些主动承担综述的老师们加班加点撰写文章编辑文稿,确保每日简报如期出炉。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真的感受不到网师人那种对事对人的认真与执着的态度,那种对经典的深入、专注与投入的一幕幕至今刻在我心中!
记得7月16日的第一天共读的下午,我们一起学习这本书的总纲和概要,首先在杨百凌校长甜美的朗读声中开始,正如郝老师所说“好的朗读是一种解释,借助朗读能有助于思考与理解,让自己的思维慢下来,字斟句酌地去啃,将自己的以及所有共读者的精力全部聚焦”。我们读一段进行一段的梳理,有困惑的提出、有郝老师的提问、有学员们交流对话……郝老师循循善诱,让我们看书、理解,并跳出书本拓宽到我们当下的教育,如“以杜威为例谈谈一个平庸的学生转变为教育家的启示”。郝老师先抛球,一些学员们陆续接球,接着郝老师收回所有的球,从家庭、根基、时代、研究、评价五个方面来全面分析。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谈到民主主义教育与阶段教育、贵族教育的关系;谈到被社会决定的教育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警醒我们不能被环境限制,同时又不能被动地改造环境等等;最后又联系我们自身实际,谈到新网师的共读共写共成长……三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然只读了不到二十页的内容,但郝老师却融汇了怀特海的教育节奏、当下的高考、新网师的打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等等话题,感觉信息量很大。第一次体验这样的共读,真的前所未有,收获多多。
七天的共读,我们走进杜威,收获了“经验”、“环境”、“联系”、“思维”、“兴趣”等关键词,知道了我们的教育就是经验的经历、改造、改组、重构;七天的共读,我们通过杜威,与怀特海、苏霍姆林斯基、博尔诺夫、阿德勒等大师们对话经典;七天的共读,我们透过杜威,学习如何思维,如何解释、如何与自我对话赋予生命的意义;七天的共读,我们跳出杜威,郝老师指导我们如何演讲、如何写作,如何教学、如何建构润泽的教室、如何从经验主义教师向专业主义教师迈进!七天的共读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专业阅读是站立在大师肩膀上前行”的真正含义!
虽然“七天共读”结束了,但“杜威”仍散发着磁力时时吸引着我,教我在工作中、学习中、不时地用结构化、整体化的思维来反省自身思维背后的潜意识和元认知,打破原先的假定,重塑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提升自身根本性理解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挑战一些事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美)
2019的时光从不停步,我珍惜每一寸光阴,慢而坚定地追赶,让挑战来证明我的努力。这一年,我勇敢地承担了课程综述、课程组长及打卡点评等重任,一路走来颇有成就。
1. 挑战一:撰写综述
记得在2018年学习第一门课程时,因自己的惰性使然毫不犹豫拒绝了郭良锁老师课程综述的任务,后来一直懊悔在心。2019年,我从阿德勒中汲取了“因自卑而超越”的力量,并积极行动,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教育经典解读》课程综述员的任务。
2019年3月12日晚,进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郝老师讲解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第一章内容,授课结束后我就抓紧整理收集,告诉自己今天必须完成,因为第二天还有其它任务安排。工作上,作为县幼教兼职教研员的我明日要下乡调研一天,到乡镇一所幼儿园听课、看环境、看游戏,还要写反馈意见;生活上,这段时间比较特殊,母亲骨折住院手术才出院,下班后还要去照顾身体尚虚弱的母亲,母亲只有两个女儿,我妹妹的孩子才上小学需要妹妹的陪伴,所以擦擦洗洗照顾母亲的事多是我来承担。
梳理着老师的授课,边整理边回忆着其中的内容。在教育观的讲解中,郝老师用爱迪生的故事重识了“智慧”的意义,让我理解“通识性知识”不是无为胜有为的作用,从中认识了高级认知指向的“核心素养”;在知识观中,他以菜谱为例,形象分辨了“知识、信息、技术”的不同,又以班主任工作举例来理解“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有效运用;在教学观中,以作文写作为例,提出“脚手架”的作用,通过写作激发孩子去体验、去分析、去创造、去表达;在课程观中,谈到了叙事,谈到了深度学习,谈到了童话剧,也谈到了新网师学习共同体……
整理着,收获着,终于在夜里两点多顺利地完成了一万五千多字的综述。通过这次综述的整理,也告诉自己,一要告别慵懒,敢于吃苦;二要相信自己,敢于挑战。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也多次承担了《静悄悄的革命》、《王子微课》等课程综述任务,从中明白不管“根基”如何,只要肯上路,一切都不迟!
2. 挑战二:担任组长
说起课程组长,我从来就没想到自己能担任“网师的课程组长”的职务,因为在我心目中,我熟知的课程组长个个都是学习、行动及专业的榜样,都是令我羡慕但无法企及的楷模。同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好好学习做名好学生,好好工作做名好教师,在网师的学习亦是如此,只希望自己好好啃读、好好听课、认真作业,得到专业成长便无其它期翼。
9月20日晚,我们的课程组长方娇艳联系我,希望我能协助她一起承担课程组长的任务,我听到这个消息很意外,也从未有过一点心理准备,直接回复方老师“感谢方老师对我的信任,时间这一块我很紧张,如果需要帮忙我会尽自己全力,但对于组长,无需为我考虑这一块,因为感觉课程群里的学友们高手云集,他们的能力远在我之上。”方老师又鼓励我“组长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呀,你经常在单位做课题研究,新网师的学习和写作要尽量学术化,所以希望你能加入。”在方老师满怀信心的鼓舞下,我又和自己做了思想斗争,“工作中我负责幼儿园的业务和教科研工作,经常为园加班加点忙碌着,同事们都说我“以园为家”;生活中,自结婚以来一直和公婆住一起,二老身体尚好,基本把家务都承包了,所以能让我安心教养孩子并积极投入工作,所以感觉对于家庭付出得太少……”思考着自己,我又想着方娇艳老师的现状,她跻身于上海一线大城市,担任一所中学班主任及英语教学的工作,工作压力不言而喻,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面对自主加压的网师学习,她既能高质量完成每日打卡为大家树立表率,又能精彩地展示她的作业思考为大家开拓思路,同时还要批阅课程群近三百个学员的作业,真是不易呀!我是个心软又热心肠的人,思考再三对方老师说“我先协助你,有合适的组长人选我就下来!”于是就这样,我被方老师“拉下了水”并努力积极跟上她的步伐。
方娇艳老师是个行动力及学习力极强的人,常常有许多创新的思考和行动,她不甘传统,用积极的思维和行动努力突破常规的做法,如主动联系榜样学员进行课前分享、制定详细的课程组长职务细则和工作流程、进行“啃读者联盟”的组织和分享……在她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从此也和方老师共同合作,为课程的顺利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微薄力量。
3. 挑战三:打卡点评
说起打卡点评,是受《新网师周报》54—55B版中黄丽敏老师分享的《做点评员的这些日子》这篇文章的启发,并在陈娥老师和卢雪松老师的帮助下,我和方娇艳老师顺利启动了“小打卡点评”活动,招募了贾颖、王昌侠、王宗祥、刘金蕾、李卉、姚瑶、姜艳敏、娄宏洋等志愿者作为点评员。制定好规则和细则后,我开启周一点评示范、方娇艳老师进行周日点评小结,我俩一头一尾、前呼后应、相互配合,并在几位点评员的共同协助下,我们顺利开展了本学期《静悄悄的革命》课程打卡点评活动。
每一次点评的付出和努力,其中的辛苦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深切感受。每日一百多篇打卡日记,哪篇打卡可以脱颖而出,对大家有借鉴意义?有何启发或者不足等等都需要点评员与作者及内容建立对话,所以每一次的点评的过程中都是一次深度学习的过程。一次点评下来,都需要不少于四小时的时间投入甚至更多的时间。为了不影响第二日工作,我负责点评的那一天通常在前一晚忙到夜里一两点,梳理好大家的打卡内内容,按不同的主题进行优秀打卡推介。各个点评员亦是如此的付出,如姜艳敏老师第一次点评用了8小时,王宗祥老师第一次点评不小心点评文档未保存又重新开始,贾颖老师一次点评到夜里两点还依旧坚持,王昌侠老师经常凌晨三点就早起点评七点就准时分享……一位位点评员的努力让我看到网师人默默无闻的付出,毫无回报却如此无怨无悔、如琢如磨、勇猛精进的认真执守,正因为有大家的付出,盘活了课程小打卡,做到了日日点评有记录,周周点评有小结,学期点评有回顾。在小打卡的对话交流中,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价值,让打卡内容既有学识的交流、经验的分享又有难题的支招,它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文字场”,而是一个温暖的有情有义的大家庭,大家彼此关照彼此照亮。
共享一方地
要警惕虚幻的自我满足,以为输入许多,明白不少,但没有内化和输出就没有转化为教室里的生产力。
——郝晓东
在网师的学习中,我只是一名默默的跟随者,也只想着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慢慢地成长,不招摇、不呼唤,只求自己内心的安逸与丰盈,更没想到新网师却如此给予我信任和期许,让我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两次分享活动,诚惶诚恐中既激动又畏惧,最终战胜了自我,顺利完成了两次交流。
1.暑期线上交流
2019年8月19日的“新学员教师走进网师学习”的交流分享,我对今年暑期8月份入网师的新学员们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学习经历分享。任务接下来感觉非常沉重,不知如何说起。那几日,天天想着此事,拒绝朋友的聚会安心在家思考,列提纲、找事例、画导图、做课件,并请张海英老师指点把关,总算把发言稿敲定。
这次分享,我把主题定为《新网师 新起点 新方向》,依次从“走进新网师的认识——开启新起点的行动——指明新方向的期盼”三方面内容与大家分享。首先,为了让新学员对网师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从新网师的平台、新网师的学员、新网师的课程、新网师的学习、新网师的发展五个方面多元化地介绍新网师的具体情况;接着我把自己在网师经历了一年的打卡、啃读、导图、作业、授课等不同方式的学习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呈现;最后将一年来的收获与大家共享,并为大家指明前行的方向!
为了分享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在之前的一天,张海英老师主动和我联系,希望我们互动演练一下,她主持,我发言,经过QQ上的两次预演,那天的交流非常的顺利和成功,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的肯定与赞扬,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在此真心感谢张海英老师对我默默地支持和付出。
2.山东线下汇报
虽然暑期经历过“新学员教师走进网师学习”的交流分享,但那仅是在QQ平台上进行的文字交流。而山东武城的汇报,要面对许多高手云集的专家、讲师和学友们进行现场交流,心中还是缺少底气和自信的。从接到任务就开始着手思考,在汇报材料前后的四次修改中让我体会其中的煎熬和挫败,至今想起还历历在目。
2019年11月13日,接到马增信老师任务:周老师,请您在高研班做15—20分钟闪电演讲,需要PPT课件,请将最终文稿11月22日前发至邮箱。
接到任务,酝酿了一周,于2019年11月20日夜12点上交一稿发至马老师,马老师看后回复:字数太多,控制在3000字。
2019年11月21日调整好二稿,马老师回复:暑期时对学员讲的特别好,是不是这次太用力反而给人感觉不舒服,感觉写得不自然,不如作业水到渠成。
看到马老师的回复,眼前一篇漆黑,心中压力甚大,求助郝老师,郝老师在百忙之中看了二稿,指点如下:内容很全面,因为是自已活出来的,所以有力量。三点建议:第一,中间部分逻辑有点乱,比如在不同部分都谈到打卡,再整合一下各部分逻辑关系,各部分内容不重叠;第二,把工作中的运用谈得再详细一些;第三,故事要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张力。
在郝老师的指点下,我调节了心态,利用两天周末好好修改。于是,11月23日周六一大早,我就来到单位,把自己一人安静地泡在单位一天,静心梳理踏入网师一年多的读写经历和感受,在一篇篇往日打卡的回顾中,我又重新架构框架,从自身的实践出发,进行一些具体行动的经历分享。
11月24日下午三点完成了三稿,又发给马老师和郝老师指导,马老师回复道,“内容很好,接地气,值得我们学习”。郝老师说,“内容很好了,标题再斟酌,让标题与正文匹配,达到读者只看标题也能明白整体意思”。
11月25日,一大早忙完了打卡点评后就忙于工作事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拟好两组标题,请郝老师把关,最终尘埃落定,敲定成稿也就是四稿了。
一篇汇报稿从打磨——修改——定稿,在郝老师和马老师的多次指点下才最终敲定,真所谓好事多磨呀!在这次材料的撰写中也让我明白了写文章一定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抒发,不能为了文章的文采而借鉴他人的材料;同时还要转换好角度,从听众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想听什么内容来调整文章思路。
收获一寸田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网师的学习,收获的不光是专业的成长,更有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丰盈,这便是心中一寸“田”的成长。以一种发展的视角和挑战舒适区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生活,所以它带给我的不光是专业的收获也带来工作和生活的新的理解和新的思考。
一次外出培训的读书汇报、两篇论文的获奖、教学实践把网师的所学所获及时服务于单位的教育教学等等,都是网师授予我最大的回报。细想一年来,工作中个人收获最大的成果就是申报的课题刚被评为江苏省规划办重点自筹课题,这次省级重点课题的立项也是自我及单位课题研究又一次新的突破。当看到这则信息时,并不欣喜只感欣慰,因为对于这次课题申报我已等了三年,连续申报了三次,一次不行再修改再实践再申报,坚持的付出总算有了收获。面对新的任务更有新的动力,新的一年我将在课题之路上继续钻研。
一年的努力也并非事事都能如期所愿,都能有所回馈。暑期汝阳共读回来,参加我市的第一层次人才答辩遴选,虽为之精心准备了一周但因缺少核心期刊而最终落选,可见自己与优秀者相比还有差距,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虽然现在已把外在的荣誉看得很平淡,但需要从这事上正确地理清自己的专业缺失所在,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诊断和自我剖析的机会。
回首2019年,可圈可点的不少事迹都在眼前浮现,网师的十周年庆典、“啃读者联盟”分享、制作课程海报、利用王子微课的极简技术UMU在幼儿园教研的开展、忙碌工作后的打卡坚持、最后过关作业的酝酿思考……
回味着一件件往事,卷入美好的事物中,都惊叹着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什么力量让自己如此坚定,那就是对网师真切的追求与热爱吧,因为我知道“爱上它不容易,要爱便深爱!”
2019,我为爱行走!
2020,我爱您继续!
作者简介
周娟,女,就职于江苏省泗阳县幼儿园,幼儿园高级教师。在工作中先后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宿迁市拔尖人才”、“宿迁市幼教学科带头人”等。2018年8月加入新网师,从此走进新网师的共读共写共成长的新生活!
点评
方娇艳
因爱而行,素履以往
——周娟老师年度生命叙事有感
结识周娟老师,是在2018年秋季。那时我和她同时以新学员的身份,选修了郝老师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自那以后,我们接连选修了郝老师的《教育学经典解读》、《静悄悄的革命》,并且从同窗变成了挚友,而更重要的是,周娟老师扎实的学习力、蓬勃的生命力,犹如一道光,将我从庸常生活的黑屋中惊醒。我的新网师之旅,也因为周娟老师的伴行、启迪而更加清晰而坚定。
每次书写生命叙事,摆在眼前的,是一份审视生命的重担。这种“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一方面来源于365天时间的累积而来的沉沉甸甸;另一方面,这种生命又带来“难以承受之轻”,因为生活兀自向我们袭来,难免无序而混乱。客观来说,绝大多数的教师,乃至大多数的普通人,生命轨迹本身琐碎平常,乏善可陈。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受环境支配的不自由人,极易受环境吞噬。
但周娟老师却对此说不。如何做一个突破环境困厄的自由人?在这篇生命叙事中,她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答案:怀揣热爱,扎实行走。对于她而言,“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热爱生命”如此真切和执着。
作为新网师人,在遭遇新网师之前,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平淡无奇、甚至一潭死水的教育现实前,如果没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我们终将在这样的教育沼泽中沉沦。而新网师,就是这股钢绳。周娟老师,经历了18年的“浪漫期”,在19年,续写着网师之旅。在泰州新教育年会,见到了领路人郝晓东老师和新网师同伴、家人们,而在汝阳暑期共读,则和新网师专家库成员伙伴们,以一天七小时的高强度,高密度的专业阅读,扎入深度学习中。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成为了新的学习共同体的纽带,将这些网师人凝聚在知识的篝火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淡的教育现实之外,网师成了周老师栖居歌唱的精神家园。而因为同样对教育的爱,周老师在与网师家人、伙伴的共进中,获得了教育新的启迪、智慧,也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史。
周娟老师的新网师之旅,还因为挑战,因为深度卷入学习,而愈发坚定刚健。
如果说18年的啃读,已经把周老师锤炼成一个深度学习者,那么如何走出新的舒适区?挑战,迎接挑战!对于挑战,一般人会因为畏惧未知而放弃、回避,而对于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习者而言,挑战意味着新的增长点,是攻克弱点、收获成长最好的洗礼。因此,在面对新网师暑期新学员培训的线上演讲,在面对武城的高级研修班的当众演讲,原先缺乏底气、躲在人后的她,勇敢地接过这一棒,并做足了一切准备:把自己一人安静地泡在单位一天,静心梳理一下踏入网师一年多的读写的经历和感受;列提纲、找事例、画导图、做课件,发言几易其稿才算敲定;为了更好的效果,提前反复预演,把失误降低到零……冰心曾写道:“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而周娟老师,用她无言的坚持,克服了挑战中的难题,成就了人前的卓越。
而同时,从一个勇猛精进的网师榜样学员,周老师更接受了“深水挑战”:从零开始,做出一万五千余字的课程综述;从零开始,不惜熬夜承担打卡圈点评置顶;从零开始,勇于共担一个课程管理……从一个“乖乖女”、好学生的角色中走出,去探索未知的、可能带来负担,甚至威胁的挑战,需要怎样的力量?
《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曾在书中区分两种学习者:一种是“整体理论”者,也就是天赋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成就源于聪明和天分。而另一种是“渐进理论”者,也就是努力论者,他们更倾向于把成就与努力挂钩。前者碰到困难,更容易放弃,后者却能迎难而上。而周娟老师属于后者——在未知的潜力面前,她没有止步。正是通过迎接挑战,她才获得了原本自己无法意料的拔节成长。
不曾上路,怎知路上有怎样的风景?不曾上路,如何遇到狮王的庆典?
周老师深信,“不管“根基”如何,只要肯上路,一切都不迟!”
“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康德如是说道,而生命叙事,就是一种对心灵、精神自我审视的方式。生命叙事,不同于年度总结,它指向生命本质。当生命在日常的冲刷中逐渐被遮蔽时,当生命在劳碌中不断褪色时,生命叙事的撰写,使得生命本身得以豁亮。而这个过程,通过包含着叩问、求索、斗争、否定……在周娟老师的叙事中,我也看到了对生命的叩问,这来自于一次次与自我的搏斗中。
周老师的搏斗,是与安于现状搏斗,而承担组长。周老师写道:“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好好学习做名好学生,好好工作做名好教师,在网师的学习亦是如此,只希望自己好好啃读、好好听课、认真作业,得到专业成长便无其它期翼。”对于大多数学友而言,通过网师,成就自己不就够了吗?况且,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已属不易。周老师还要设法权衡工作、家庭和新网师,应该何去何从?周老师选择了承担,并在“被拉下水”的同时,改写了自己。
荣格说:要让潜意识意识化,否则潜意识就成了你的命运。人生中做的许多次抉择,对于自由人来说,是主动地掌握命运,而对于不自由的人来说,生命是被命运决定的。周老师的与自我搏斗,是走出舒适区,是打破自卑遮蔽,而勇于上路。周老师的2019年,因爱而行,即便素履以往,也将抵达。我们又何不怀揣热爱,扎实行走?莫问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马增信:没有方向,所有的行动都是逆风飞翔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王辉霞:最美遇见 在岁月窄窄的跑道上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卢雪松:致蓬勃而热烈的生命
编辑:杨茜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